普洱熟茶的泡法

 中国茶文化网   2021-07-20 19:14   1,426 views 人阅读  0 条评论
摘要:

首先将普洱熟茶拆散,然后烧开一壶水,用开水将盖碗茶具清洁一遍,然后将5g普洱熟茶投入盖碗中(茶水的比例为1:30),同时注入150ml的沸水,第一泡为洗茶不饮用,再次采用旋转方式注水后,盖上盖碗盖子,闷泡7s左

  首先将普洱熟茶拆散,然后烧开一壶水,用开水将盖碗茶具清洁一遍,然后将5g普洱熟茶投入盖碗中(茶水的比例为1:30),同时注入150ml的沸水,第一泡为洗茶不饮用,再次采用旋转方式注水后,盖上盖碗盖子,闷泡7s左右,即可出汤品饮。

  揭秘普洱熟茶的泡法:

  1、醒茶

  紧压茶(熟普洱饼茶、沱茶、砖茶)在准备品饮的前2周就可以进行醒茶。将熟茶饼或砖分拆散成大小的块(不要全部拆掉),存放在陶罐或紫砂罐中,让茶叶适当接触空气,调整其内部含水量,新茶的渥堆味与老茶的仓味会适度消散。

  2、泡茶器具

  冲泡熟茶,推荐使用紫砂壶。紫砂壶因其特有的保温性、透气性、吸附性能使茶汤更为顺滑,还能盖上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,更为适合熟普这样需高温冲泡的茶类。

  如果没有紫砂壶,盖碗也可。盖碗泡茶不失真、不走样,在保温性能稍差的背景下,应变把握好投茶量和出汤时间,也能冲泡出好喝的茶汤。

  3、泡茶用水

  泡茶使用山泉水为佳,而对于日常泡茶而言,选择桶装纯净水,可作为一个相对简单和保险的选择。

  4、投茶量

  熟茶茶水比一般为1:50~1:30,即3~5克茶叶150毫升水。这个投茶量基本保证了比例的协调,个人可根据口味自行调整,同时调整每泡时间,加以配合。比如希望多泡几巡者可以加大投茶量,同时在开始几泡尽量快速出水。

  5、润茶(洗茶)

  熟茶无论散茶还是紧压茶,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紧结或结块,润茶有助于使其均匀舒展,从而更好地发挥茶性。其次,熟茶经过洒水渥堆发酵,难免会沾染上一些灰尘,经过一道润茶程序,有助于将茶上的杂质灰尘等洗去。

  注意润茶时间不宜过长。以高温水注入,5~10s后出汤,润茶水一出便揭盖闻香,茶香一出即润茶完成,茶香未出或茶香不正的则再继续。一般润茶1~2泡即可。

  润茶时,注水要温柔,保持水流的平和、稳定,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;润茶后尽量彻底沥净茶底。

  6、水温

  熟普可以使用100℃的水温冲泡,针对具体茶品以及各地沸点为基准进行调节。比如选料细嫩的,水温90℃左右即可;而陈年老茶,则需要高温冲泡,沸水温壶及壶外追温都可有效提高冲泡温度。

  总的来说,水温降低,各种气味都会变淡,提高水温,各种气味加强。所以,连续高温的浸泡是激发老熟茶陈香的不二法门;对于年份较新的熟茶,要适当降低水温,以免泡出“堆味”。

  7、注水与出汤

  泡新茶时,为尽可能屏蔽渥堆味,注水时水流要低缓、稳定,减少茶叶在壶、碗中的翻腾激荡。这样泡出的茶汤软、粘,呈现出豆沙汤一样柔软、沙润的口感,而气味则较浅淡。

  陈年熟茶采用低冲旋转的注水方法。低冲时水流在空气中降温最少,水与叶底的激荡较大;旋转注入则提高了茶叶各部位接触水的均匀性。这样泡出的茶汤,汤色红亮,滋味圆厚、温润。

  泡熟茶每次出汤时,一定要沥干水份,不要留根。第一泡出汤也要迅速。到最后几泡时,宜以急冲注水冲击、翻腾叶底,保持高水温,以充分激发陈香。

  前5泡7s左右即可出汤,后续每一泡增加5s时间即可。

  冲泡要领:

  ①水温保持在95℃以上为宜,后期水温应适当提高;

  ②泡茶之前一定要温杯,包括盖碗或者紫砂壶、公道杯、品茗杯等;

  ③根据选用的盖碗或紫砂壶容量和个人口味喜好决定投茶量。

  普洱熟茶是选用晒青毛茶,主要有“枣香”、“果香”、“桂圆香”等几种不同的香气。

  具有降血脂、降血压、养胃的功效,较适合中老年人饮用,相对于生茶,普洱熟茶的泡法更细腻。

  备器:紫砂壶、茶道组、玻璃公道杯、茶漏、品茗杯

  原料:普洱熟茶

  操作步骤:

  将水烧沸,温壶烫盏,所需要的器皿达到一定温度。

  洗茶:用茶匙取茶5g-6g 投入壶中,沸水注入、出汤,再重复刚才的动作一次, 称为洗茶,可将茶汤用来温洗杯具;

  注水:悬壶高冲, 刮沫,盖上壶盖,大约15-20 秒。

  出汤:红浓明亮的茶汤徐徐落在公道杯中,浓郁的茶香略带淡淡的沉香味飘散在四周,沁人心脾

  分茶入杯, 奉茶敬客。

  注意事项:

  (1)冲泡老茶头可选用紫砂壶,充分利用紫砂壶的保温特点,冲出的茶汤口感颇佳,滋味更加醇厚;

  (2)冲泡普洱茶应洗两次;

  (3)老茶头冲泡的时间不宜过长,经过两次的洗茶,头次出汤时间大概15-20 秒就行,时间过长,在紫砂壶中焖太久,茶汤容易发黑略带涩味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taoyuanchaguan.com/14301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 中国茶文化网 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 发表评论


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