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煮时光,予我心安的茶道

 中国茶文化网   2021-07-19 21:45   442 views 人阅读  0 条评论
摘要:

品茶、赏茶之道谓之茶道。自秦汉始,古今多少文人骚客陶冶于茶海,留墨于茗间。“茶圣”陆羽曾作《六羡歌》道:“不羡黄金垒,不羡白玉杯,不羡朝人省,不羡暮人台,千羡万羡西江水,曾向竟陵城下来”。可见,古人喝茶

  品茶、赏茶之道谓之茶道。自秦汉始,古今多少文人骚客陶冶于茶海,留墨于茗间。

  “茶圣”陆羽曾作《六羡歌》道:“不羡黄金垒,不羡白玉杯,不羡朝人省,不羡暮人台,千羡万羡西江水,曾向竟陵城下来”。

  可见,古人喝茶不仅仅是把水煮沸,丢若干茶叶,微凉即饮。更是寄寓着提高己身精神境界,修身养性,不求闻达于诸侯,但愿恬静淡雅、与世无争的情节。

  一盏茶如何入杯,全系举杯之人。或曰:一杯为品,两杯解渴,三杯便是粗饮了。

  古之文人好茶,正所谓:琴棋书画诗酒茶,乃当世七件雅事,彼此相得益彰、密不可分。北宋大家苏东坡笔下《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》就有言:戏作小诗君勿笑,从来佳茗似佳人。

  人生苦短,茶人常喻之与茶,饮茶初始苦涩,经喉入腹,却有淡淡甘甜弥漫于唇齿之间,沁人心脾、历久弥新。

  常言道:柴米油盐酱醋茶。短短的七个字却写尽了芸芸众生的一生。上至达官显贵,下到百姓黎明,茶已是生活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香山居士曾诗云:“食罢一觉醒,起来两盅茶”。

  时光荏苒,事过境迁。而今灯红酒绿,纸醉金迷的当下,又有几人还保持着古人恬静淡雅,质朴无华的情操。

  常常想,得闲约上三五志同道合的好友,去一远离城市喧嚣,人迹罕至的幽静深林处,寻一景色优美之古旧长亭,天边云雾缭绕,脚下碧水寒潭,沏一壶好茶,知己们吟诗作赋,书生意气,挥斥方遒。

  又或是巧布珍珑棋局,彼此呼朋引伴,各抒己见,放浪形骸之外,聊聊家国大事。无一不是人生之一大乐事。

  品茶不同于喝茶,前者需要饮茶人走进茶的灵魂。民国第一散文家周作人曾说: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,清泉绿茶,用素雅的陶瓷茶具,同二三人共饮,得半日之闲,可抵十年的尘梦。

  大意便是说茶要是喝的好了,可以胜过作十年的“尘梦”。这便是茶的灵魂,更是一种超脱的境界。只是普通人即便喝了数十年之久的茶,终了“尘梦”倒是做了不少,然终究品不透那一杯清茶。

  读到这里,可能会有人说:纵然茶道历史悠久、此间学问博大精深,但也莫要将它说得神乎其技了。真要究根溯源,酒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可半点不输于茶。

  如若真要这么想,可就本末倒置了。凡能经过时间洗礼的,都是人类历史上浓墨重彩、不可磨灭的一笔。

  酒意奔放,动辄豪情万丈,茶则内敛,藏器于身待时而动;酒好比燕赵之士,慷慨激昂,令人血活性起,茶却如江南女子,优柔婉约,使人神宜气清、耳目一新。二者便如两湾潺潺细流,彼此泾渭分明地顺着历史长河汨汨而下。

  斗酒诗三千的李太白《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》诗中曰:茗生此中石,玉泉流不歇。可见一个嗜酒如命的“酒徒”尚且咏赞品茶。

  所幸,如今喝茶的群体逐渐丰富起来。“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。”过去,仿佛只有文人墨客才懂得的品茶。到现在,即便再普通的劳苦大众,都能捡拾点名贵茶叶,斜卧藤椅,静享午后时光。

  西湖龙井、黄山毛峰、庐山云雾、洞庭碧螺春优雅动听的茶名,使人未饮先醉。可喝一口好茶便是所谓的品茶了么?不见得。

  茶道的讲究很多。除了上好的茶叶,最重要的还需要有“和、静、怡、真”的品茶修行。

  微风习习,鸟鸣幽幽,蒲扇轻摇,静卧檐下。沏了一壶好茶,清香袅袅,龙井的味道缓缓在唇齿间滑过。此刻卸下一天的重负,让疲惫的灵魂昄依到宁静祥和的境界中。扬清荡浊,甘而不涩,余味回旋,尽享这精神上的愉悦。

  花开莫寞,而我心安。一颗茶心,漫煮时光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taoyuanchaguan.com/13121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 中国茶文化网 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 发表评论


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