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白茶怎么分类

 中国茶文化网   2021-07-18 22:36   187 views 人阅读  0 条评论
摘要:

老白茶分为四类,白毫银针、白牡丹、贡眉、寿眉,老白茶属于老茶行列,为微发酵茶,是白茶通过适当的存储方式贮存多年的陈茶,而老白茶通常是指存放年限超过3年的陈白茶。白茶的分类以及品质特

  老白茶分为四类,白毫银针、白牡丹、贡眉、寿眉,老白茶属于老茶行列,为微发酵茶,是白茶通过适当的存储方式贮存多年的陈茶,而老白茶通常是指存放年限超过3年的陈白茶。

  白茶的分类以及品质特点:

  白茶一共分为四类,白毫银针、白牡丹、贡眉(菜茶)、寿眉,其次又有细分等级。

  1、白毫银针

  白毫银针是白茶中最好的,所谓物依稀为贵,白毫银针多为芽头带点小叶壳,也会被称为米粒针。它的采摘期在春季芽头刚冒出来的那10天左右,产量少,价格也就贵了。有特级和一级两个等级,等级越高品质越好。

  好的白毫银针芽头肥硕,白毫密集,摸起来顺滑,不过不同地区也有点不一样,高山茶就偏细长。

  不论是干茶还是冲泡后的茶香一定是清爽无杂味,银针白毫密布,所以毫香定然是浓郁的,有年份的银针那香气更是浓厚,但每个人对味道的感知都不一样,官方的标准是香气清纯,毫香显露,滋味清鲜醇爽,毫味足,汤色浅杏黄,清澈明亮,叶底肥壮、软嫩、明亮。

  2、白牡丹

  白牡丹有花仙子一称,因外形像花朵,被称为白牡丹,多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, 分为四个等级特级,一级,二级和三级,现在很多三级白牡丹甚至二级白牡丹,会归到特级贡眉上去了,所以虽然有标准,但这个标准还是没有完全固定的。

  所以等级越高芽头越粗壮,反之则越细、等级越高白毫越密集,反之则越稀疏、等级越高叶片越小,反之则越大,逐次递减来分辨等级。

  白牡丹的滋味标准是清甜醇爽,等级就是浓淡的区别了, 白牡丹和银针的一个很大区别是,白牡丹花香胜于毫香,而银针是毫香胜于花香,官方标准的汤色是黄、橙黄、清透,白茶被称为不落地茶,所以茶汤也是当时干净清透的。叶底是有芽心,叶张嫩而明亮,等级低的叶张稍红。

  3、贡眉

  贡眉(菜茶)也称为菜茶,贡眉的主要原料来自群体种茶树,一定是有嫩芽的,所以才说有些商家会把等级低的白牡丹归为贡眉。贡眉也有四个等级特级,一级,二级,三级,虽说分了等级,但市面上的贡眉相对少,很多已经部分贡眉寿眉了。

  好的贡眉一般多为一芽二三叶,叶张比较小,且卷曲,以灰绿色为主,差一点的会带点红,贡眉香气都是清爽无异味的,等级越高口感越醇爽,等级低的会比较浓厚,汤色以橙黄为主,随等级逐渐加深,叶底嫩亮鲜活。

  4、寿眉

  寿眉是白茶中最接地气的一种,也是产量最高的一种,所谓便宜又大碗,但因为外形,可能有些人接受不了,不然对不起落叶的称号,但一旦喝上就会打脸的,所以也不要以貌取茶。寿眉分为一级,二级,好像很多根本不分等级了,等不等级的没那么重要了,好喝就够了。

  寿眉一般是一芽二三叶,叶张比较大,新茶以翠绿为主,陈化后颜色会有层次感,灰褐绿甚至带点黑都是有可能的,香气纯正无异味,口感醇厚鲜爽,汤色以橙黄为主,叶底带芽头,叶张看起来柔软鲜嫩有韧性,叶脉也可能带红色。

  如何区分新白茶和老白茶:

  1、储存时间不同

  一般茶叶的保质期为两年,如果过了两年的保质期,即使保存得再好,茶的香气也消失贻尽,但白茶不同,白茶储存的年份越久茶味就越醇厚和香浓,在喜爱白茶的茶友圈子里,流传着一句话叫“一年茶,三年药,七年宝”,说的就是在正确的储存条件下,白茶存放的时间越久价值越高。一般三年以上的白茶就可算老白茶,十几二十年的老白茶比较难得。

  在多年的存放过程中,茶叶内部成分缓慢地发生着变化,香气成分逐渐挥发、汤色逐渐变红、滋味变得醇和,茶性也逐渐由凉转温。

  2、外形及茶叶香味区分

  从外形上区别,老白茶整体感官黑褐暗淡,但依然可从茶叶上辨别些许白毫,轻闻慢嗅,陈年幽香阵阵,毫香浓重但不浑浊,可立时令人醒神;新茶泛指当年的明前春茶,一般有白毫、白牡丹等等。

  茶叶外形褐绿或灰绿针白且白毫满布,特别是阳春三月采制的白茶,叶片底部及顶芽的白毫较其他季节所产的更为丰厚,制作工艺精细、好的白茶香气中毫香是必不可少的,同时夹杂着清甜味和茶青的味道。

  3、茶水及茶香不同

  用95度以上的开水泡制老白茶和新茶茶叶,老白茶的香气清幽略带毫香,且头泡带有淡淡的中药香味,数秒亦可醒神,口味醇厚带有清甜充斥于口中;新茶毫香幽幽,带有鲜爽滋味,口感较为清淡,有茶青的生叶味,清甜回甘,茶香怡人。老白茶茶汤颜色较新茶的杏黄深。

  4、茶叶的耐泡程度

  老白茶是非常耐冲泡的,在普通泡法下可达二十余泡且到后面仍然滋味尚佳,有条件的可以用来煮,老白茶用煮才能完全显现出它的神韵和精髓;新茶可依从个人习惯泡,七泡且滋味尚佳,乃为新茶上品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taoyuanchaguan.com/11612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 中国茶文化网 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 发表评论


表情